非常粗暴赤裸的書名,第一次看到這書名時,不知道你是不是跟我一樣腦中浮現另一伴和老媽的臉(遠目:那些想改變但改變不了的人們)。
最高明的說服,不是講破喉嚨,而是幫對方清除「不想改變」路障,讓他自己說服自己。你知道,當面對突襲一股要來改變現狀的外力,87%的人會抗拒得更用力嗎?(編按:書中是寫99%)
超紅的華頓商學院的行銷教授 Jonan buger 又再一本經典著作,帶你分析人類為什麼拒絕被改變,再從中傳授如何斷開名為抗拒的鎖鏈,讓對方廢話沒有一句照你寫好的劇本走。
人需要自由與自主權
有點殘酷但請想像一個情境,當你的親人已宣告不治,醫生給你兩個選擇,時候到了由醫生判定是否該拔管,或者讓你自行決定是否讓家人拔管。你會怎麼選擇? 個人很驚訝的是,書中指出大部分人類會選擇自己下決定。親人想掌握終結的決定權利,而不是給外人決定。
書中不斷強調人們多需要自己做出決定。這篇文章你可以忘掉大部分內容,但這句重點請帶走。全書就扣在這句人性精華了。
你可以用盡一切暗示洗腦提示心理學手段方法(怎麼聽起來很下三濫),但反正最後這決定一定要讓他覺得是他自己做出的就好。
提供選單,留下決定空間
約飯局時你總是最難搞的那位嗎?
與其在大家開口問:要吃什麼?此時你默默無聲+潛水,最後朋友開始提議一些高機率你無法的餐廳,你再浮出水面開始打槍,讓朋友覺得你很靠杯就你毛最多之前,先找好 3 家你想吃的餐廳選項,丟到群組裡讓大家票選,如是,你給大家留下選擇讓大家擔任權力在握的人,而不管 3 家哪一家中選,你都滿意。雙贏局面!
利用厭惡失去這個人性
人類越知道你試圖改變他,他就越不想被你改變,勸退反而造成勸進效果。
這就是為什麼懂門道的父母都知道,別想限制國高中青春期的女兒不要談戀愛。因為你越禁止,他只是從檯面上轉成羅密歐茱麗葉式的而已。
那怎麼辦呢?我該如何勸他?這一節來談談人的一個弱點:厭惡失去,放大失去的價值。
人類一旦擁有,擁有後便會產生依戀感,時間越長依戀感再加長,更加捨不得放手。
人們持有或做某件事的時間越長,該事的價值越高。所以為什麼說有時候分手後的痛苦不是因為你離開了這個人,而是離開了這個習慣。
損失規避: 做一件事的潛在獲益,必須達到潛在損失的2.6倍,人們才願意行動。
因此要做出斷捨離的改變,需降低轉換成本。
突破關鍵是(指):讓不採取行動的成本現形(你每天多賴床10分鐘,一年有60個小時都被你賴掉了誒)、斷後路(你再不更新APP,舊的版本將不再支援,你就無法繼續享有服務了)
給別人機會解釋自己,將增加他們認真聽你說的機會
給別人機會闡述自己,發洩完後,同等的他們也會盡量把主場讓給你,增加認真理解你的機會。
談判戰略是先確保對方有機會說出心聲,好好被傾聽後,可有效削弱對方的反說服雷達,接下來你要傳達你的想法會容易很多。
大部分的爭吵中,彼此花很多時間想等等要怎麼反駁,專心聽你言語的漏洞,沒仔細理解你的觀點,急著見縫插針,找機會講自己的論點。
之前在蔣勳的孤獨六講這集也有提到,現代人擅長講,卻不擅長聽。很熱愛分享自己的事,卻不大會發問,認真傾聽關心其他人說了什麼。
但是常識認真理解對方立場,是讓對方親近感提升,進而也更願意同理你傾聽你的方法。
所以下次爭吵或嘗試說服一個人時,先給自己緩和深呼吸的機會,閉嘴冷靜下來先讓對方覺得你有在聽他說什麼的感覺吧。
人會以預設立場去接收新觀點
確認偏誤(confirmation bias): 人們傾向尋找吸收符合原有觀點的資訊。
那種每次問他要吃什麼,每次都回答「我都可以」,然後在一個一個打槍你的所有提議的人,想到是不是拳頭硬了。但你知道,大部分人都是這樣帶著default好的立場去接收新觀點新資訊的嗎?
舉例我跟家母的爭吵事件,
爭吵議題是:『沖馬桶要不要蓋馬桶蓋』
我 👧:沖馬桶時馬桶蓋要蓋派
家母 👩🦰:不蓋派
我們兩人有一次又在爭吵此議題時,都試圖去 google 文章來讓對方啞口無言,對就是那種拿著文章截圖說你看科學實驗都這樣說了!的美好劇本。結果發現我們兩位在篩選文章時,都只會點擊我們標題下著我們想要的結論的那篇。
那時我轉傳給我媽的是這篇:
而我媽要我看的是這篇:
沖水時馬桶蓋打開 ,細菌會到處飛?除非你家馬桶是噴泉才有可能
網路上還真的有兩派說法,但我們都選擇打開我們想相信的那派。我們都堅持著我們的相信,並且看的文章也都符合著我們的相信。最後雙方都不願意妥協,只能陷入死胡同。
要想改變想法的話,不但得願意改變,還得願意傾聽有可能帶來改變的資訊。
如何減少確認偏誤。 3 個方法
找出有爭取空間的中間派 從立場接近的人先下手,轉向的可能性高,還可能拉另一方一起轉向。 舉例選舉想拉票,一定重點也會放在那些中間選民,立場搖擺還在猶疑不定的那些。讓那些不是深綠深藍深白的去將這些中間選民各個擊破,排斥感降低了,成功轉化率也提高。
從小忙問起 循序漸進提出要求。用前面提到的逐步給予暗示,慢慢來,比較快。
深度遊說:改變場上位置,找出共通點 從理解開始,找出雙方沒有異議的地方(不分歧的點)。藉此轉換對立立場,兩人場上位置稍微有交集,敵意減緩,再一起朝共識邁進。就馬桶蓋事件,可以溝通我們的共識都是要維持廁所整潔,那妥協大的要蓋馬桶蓋,小的可不蓋。各退一步。這後來就談判成功了。
本書推薦給|行銷人、興趣是心理學、有想說服的人、控制狂
作者| Jonah Berger 出版社|時報出版
推薦指數|🌕🌕🌕🌕🌖
延伸推薦(是我看過的)|
#瘋潮行銷 Jonah Berger 時報出版
#影響力:讓人乖乖聽話的說服術 Robert B. Cialdini 久石文化